生物與醫藥

基本信息

專業名稱:生物與醫藥     專業代碼:086000     門類/類別:工學     學科/類別:生物與醫藥

專業介紹

生物與醫藥(專碩學科代碼:0860

 

研究方向制藥工程

近年來,發表學術論文130篇,被SCI、EI收錄論80余篇,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0余件在藥物結晶系統工程、藥物生產過程監測和智能優化控制、大分子藥物開發植物活性成分提取新工藝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已在多個企業得到推廣應用,開發了“糖必馳”降糖桑葉片“蘆香天下”保健飲品等產品;制訂了醫藥制造企安全生產相關北京市地方標準獲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1項

  • 科研項目

近年來,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腫瘤微環境響應型脂質復合物的構建及其抗乳腺癌轉移的效應與機制研究”等國家級課題6項,承擔中藥“扶正固本”方聯合靶向脂質體抗耐藥肺癌的研究、“天然產物資源成果轉化平臺建設及桑葉資源產業化開發”等其它縱向課題8項,以及廣藥集團白云山制藥、云南白藥、中科生物等企業委托技術開發項目50余項。

  •  特色研究

該方向主要從事制藥工程領域藥物新產品(包括化學藥、生物藥和中藥)、制備新工藝和新設備的研究,以及工藝放大和生產過程質量監控技術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制藥過程模擬和優化技術智能工藝過程分析檢測儀器和智能控制技術大分子藥物體外篩選技術高產工程細胞株開發診療一體化新型分子探針病毒載體疫苗或亞單位疫苗上下游工藝,化學藥綠色合成新工藝,天然產物提取精制新技術和新產品及其生物效應評價藥物新制劑和新劑型等。

 

研究方向二:精細化

近年來,發表論文150余篇,被SCI、EI收錄論文100余篇,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40余件。在病毒與類病毒蛋白分離純化介質、藥物原料及藥物中間體制備與應用技術方面的多項科研成果實現產業化應用,獲河南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技術發明獎三等獎1項、河北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1項。

  •  科研項目

近年來,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于層狀稀土氫氧化物(LRHs)有機/無機超分子發光材料的組裝、調控及白光發射研究”等國家級課題12項,承擔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手性MOFs的可控組裝及其對手性藥物的分離與識別研究”、“高通量疫苗顆粒免疫親和層析整體柱的按需設計及其抗失活機理研究”等省部級課題10項,其它縱向課題及企業委托技術開發課題60

  •  特色研究

該方向圍繞醫藥健康產業科技創新需求,注重生物學、藥學、材料學、化學化工等學科交叉融合,主要從事醫療器械與藥用相關的新材料,以及藥用精細化學品制備新工藝的研究。重點開發藥物遞送載體、體外診斷試劑干片、病毒與類病毒蛋白分離純化介質、診療設備用器件材料等相關新材料,以及藥物原料、藥物中間體等精細化學品綠色合成新工藝。



60余年生物類學科發展基礎

國家級特色專業、省特色專業、省優勢專業、

市品牌專業:生物技術

國家級生物技術教學示范中心

生物技術國家級教學創新團隊

浙江省一流學科(A類)、重中之重學科:生物工程

國家海洋生物種質資源發掘利用協同創新公共服務平臺

浙江海洋高效健康養殖協同創新中心

浙江省海洋生物技術產業科技創新團隊

浙江省高等學校服務于漁業產業的生物技術創新團隊

浙江省水產種質資源高效利用技術省重點實驗室

儀器設備資產總值近億元

歷年研究生全部高質量就業

本領域現有專任教師53名,具有高級職稱教師49名,博士27名。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國家優秀科技特派員、省151人才、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國家及省高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專家、省功勛教師、省高校名師、市“4321人才工程”培養對象、甬江學者等,另從企事業單位聘有39位校外導師,其中教授級高工18人,高級工程師15人。同時聘請一批知名博導、教授擔任各專業的指導委員會委員和兼職教授。

培養特色

本領域專業碩士研究生實行雙導師制,學校導師與企業導師共同承擔對學生的課程學習、實踐過程、項目研究、學位論文等環節的指導工作。通過校企聯合管理、共建實習基地、共同培養企業適用人才,形成學校培育人才、企業鍛煉人才、人才服務企業的良好局面。

在教學內容上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強調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合作式研究性學習為主要的教學方式。采用重過程、重能力、多形式的考核方法,包括考試、作業、合作討論、專題報告、實驗方案設計、實驗操作及產品研發等。

利用學校國際化資源,開展國際合作教學,領域與20余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在研究生培養等方面建立合作關系。不定期聘請國外知名專家學者來校開展學術講座;并資助研究生參加國際學術會議,選派優秀研究生到國外知名大學聯合培養。

就業方向

本領域培養的研究生主要從事生物制藥、生物保健食品、生物農業和海洋生物等相關行業的技術開發、工程設計、生產管理以及產品檢測分析等工作,目前,這些行業作為近年來的新興領域,相關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的研發和管理的高層次人才匱乏,需求量大,就業前景良好。三屆研究生100%落實就業崗位,其中7名考入博士研究生深造,6名進入高校從事生物工程領域科研和教學工作,其余進入國企和合資企業工作,就業去向與人才需求的吻合度高,專業對口率100%

聯系方式

地址:寧波市鄞州區錢湖南路8號浙江萬里學院生物與環境學院

郵編:315100

聯系人李老師,聯系電話:0574-88222991

郵箱:liping_kaixin@126.com


學院始終堅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走應用性辦學道路,注重特色內涵發展,實行產學研聯合辦學體制,創新人才培養模式。201110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學位[2011]69號)我院成為學士學位授予單位開展培養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試點工作單位,使我校成為首批實施服務國家特殊需求人才培養項目的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單位。黑龍江東方學院生物與醫藥碩士專業學位類別的食品工程專業領域招收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

一、培養目標

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備從事食品相關領域教育培訓、科學研究、生產管理等能力、創新創業能力,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與合作精神,較強的事業心和社會責任感,身體健康,心理素質好的高級專業人才。

具體要求:

(一)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擁護中國共產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熱愛祖國,遵紀守法;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愿意以科學知識服務于產業發展和社會進步。

(二)較系統地掌握食品工程領域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實驗技能,了解相關研究方向的發展動態。在本領域的某一方向具備從事食品新產品研制、工藝改造、技術革新、質量控制、檢測分析、生產管理、安全監控、項目開發、項目規劃、工程設計和工程管理的能力,能夠勝任食品工程領域高層次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工作。

(三)能夠采用口頭表達或文字表達的方式,進行技術交流。較好地掌握一門外國語,能較熟練的查閱相關外文資料。

(四)具有健康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

二、學習年限

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學習年限為2年。

三、培養環節

1)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采取項目帶教學、基地為依托、五段遞進式培養模式培養模式,即認知實踐、理論、深入實踐、再理論、項目實踐五個階段,以項目帶教學的方式對研究生進行培養。包括生產認知實習、學位課理論學習、深入實踐提出項目、選修課理論學習及項目實施(即學位論文形成)五個培養環節。理論學習在校內及國乳中心完成,生產認知實習,深入實踐和項目實施在合作企業完成,學位論文可在校內或企業完成。

2采取學校、乳品行業和企業聯合培養方式。黑龍江東方學院與國家乳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聯合成立了黑龍江東方學院聯合乳品學院,同時與國內優秀的食品企業建立了產學研用合作平臺,并簽訂了長期合作協議,共同作為學生培養主體,對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進行聯合培養。聯合乳品學院是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學的聯合實體,負責具體實施研究生教學及學生管理、學位授予等工作,其中,國乳中心還要為研究生培養提供行業研究項目,并進行專業指導。企業主要為研究生培養提供企業研究項目、實踐場所及技術指導。

3實行校內外雙導師制,即由學校具有副教授以上職稱且工程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和行業或企業內經單位推薦的業務水平高、責任心強的具有高級技術職稱的校外專家共同擔任導師,聯合指導。雙導師共同對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全程負責。導師應根據培養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則,在研究生入學后,從研究生的具體情況出發,制定研究生個人培養計劃,指導并檢查督促研究生的生產實踐、理論學習、項目實施和論文研究工作。導師在各個環節上培養研究生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嚴謹的治學態度、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

四、復試方法

復試是碩士生招生錄取的必要環節,復試總成績為復試考核成績之和,總分為200分。

1、復試200分滿分,其中:

筆試:食品工藝學(100分)

面試:英語聽力、食品專業相關英文文獻翻譯及專業知識提問。(50分)

實驗技能操作(食品分析、檢測方面)。(50分)

2、參考書目

《食品工藝學》,夏文水主編,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8.





      本學科現有教授24名,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名,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名,副教授24名。本學科在生物催化技術、生物材料、生化分離技術及生物制藥等研究領域有較高水平,尤其在生化原料的生物制造、能源生物技術、制藥工藝與技術等方面富有特色,與化學化工、材料、環境及能源等多學科交叉融通。

       本學科領域致力于解決生物醫藥領域的關鍵工程技術問題,在生物資源的精深加工、生物能源、生化制藥、制藥新工藝并使之工業化等方面開展工作。本學科領域隨社會進步的需要而不斷發展,表現為基礎理論體系的不斷深化和完善,新工藝和工程技術的不斷創新和開發,新的富有生命力的交叉學科不斷萌生和發展。

本學科領域教師具有很高的工程實踐水平,承擔了大量企業委托課題,創造了較高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學科水平在工業界享有盛譽。

        本學科領域擁有“化工資源有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與本校化學和化工學科共建),國家生物煉制工程中心、北京市生物加工重點實驗室等多個國家級、省部級科學研究機構以及微生物綠色制造技術創新引智基地。與魯抗集團成立了國家級卓越工程師培養基地,為學生的工程能力培養提供了有力保障。


詳見https://parfum.sit.edu.cn/15557/list.htm

專業點分布

网信彩票-安全购彩